本演講將探討台灣齒顎矯正專科醫師甄審制度自創立以來的演變與未來方向。早期制度以筆試與口試為核心,口試包含自備五個病例與學會指定一病例,兩者均須通過。自 2024 年起,制度改革在指定病例中引入情境式口試,模擬臨床決策與病人溝通情境,使評量更貼近臨床實務。內容可能包括:病因診斷判斷、治療計畫選擇、操作技術力學原理、突發狀況的應對策略、病人溝通與醫療倫理判斷等。此改革不僅提升評審的全面性,也與國際矯正專科考試趨勢接軌。制度演進方向從「成果導向」轉向「全方位能力導向」,更重視即時判斷與臨床溝通治療解決能力,強化醫療安全與倫理判斷的重要性,為年輕一代醫師建立更全面的能力標準。未來,台灣制度將朝向數位化病例提交、跨領域臨床評估以及持續再認證機制發展,以確保專科醫師的專業水準與臨床品質。
演講嘉賓

高嘉澤
台灣- 題目
- 矯正專科醫師甄審方式的演進與未來方向
- 簡歷
- 1. 中山醫學大學 牙醫學系教授
2.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齒顎矯正科主任
3. 前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口腔醫學院院長、牙醫系所所長
4. 10th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理事長、榮譽會員
5. 台灣臨床矯正學會、隱形矯正學會榮譽會員、顧問
- 1. 中山醫學大學 牙醫學系教授

張文忠
台灣- 題目
- Direct Printed Aligners- Paradigm Shift of CAT
- 簡歷
- 1. 台大醫院齒顎矯正科兼任主治醫師
2.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教育主委
3. 世界植體矯正學會(WIOA)顧問
- 1. 台大醫院齒顎矯正科兼任主治醫師

張慧男
台灣- 題目
- The ultimate torque control in Class III treatment
- 簡歷
- 1.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專科醫師
2. 美國矯正學會院士
3. 國際矯正植牙季刊發行人
4. 台灣貝多芬矯正植牙集團,金牛頓藝術科技負責人
5. 貝多芬牙醫視訊百科全書製作人
- 1.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專科醫師
More
骨性第三類咬合不正的治療通常是在快速生長期結束後以矯正搭配正顎手術的方式進行。然而部分患者傾向採用非手術的保守型治療,而此類治療方式需要設計複雜的三維牙齒移動路徑,經常需使用骨釘來達成理想的牙齒移動,同時也需搭配其他輔助工具,包含第三類橡皮筋,單顆torquing spring等來控制牙齒移動時的副作用,以達到良好的torque control。本篇報告將透過精彩案例分享來具體解說各種Class III案例的不同torque control策略。

張箭球
台灣- 題目
- 隱形矯正器關閉臼齒拔牙空間的有效性與可預測性
- 簡歷
- 1. TAO certified orthodontist
2. TAAO Founder & Past President
3. Editorial board, Journal of Aligner Orthodontics
4. Coauther, Atlas of Aligner Treatment and Planning
- 1. TAO certified orthodontist
More
本次演講將深入探討利用隱形矯正器關閉臼齒拔牙空間的有效性與可預測性。
我們將闡述隱形矯正在牙齒移動上的生物力學原理,著重於錨定控制、牙根平行度及空間關閉效率。為提升治療可預測性,演講中將詳細討論關鍵策略,包含精準的診斷、策略性的附件設計與黏著,以及橡皮筋、骨釘等輔助工具的巧妙運用。此外,我們將透過臨床案例分享,不僅展示成功的治療成果,也剖析可能面臨的挑戰。希望讓與會者掌握在處理此類複雜隱形矯正病例時,最大化成功率的知識與技巧。

陳易駿
台灣- 題目
- 數位時代下的齒顎矯正:整合贗復假牙的協同治療策略
- 簡歷
- 1. 雅緹斯牙醫診所
2. 中山醫學大學 牙醫學博士
3. 中華民國牙體復形學會 專科醫師 (TAOD)
4. 美國美容牙醫學會 Professional Member (AACD)
- 1. 雅緹斯牙醫診所
More
本演講將深入探討在數位科技浪潮下,齒顎矯正與贗復假牙如何有效整合。我們將剖析口掃、3D列印、CAD/CAM等先進技術,如何提升診斷精準度、治療效率,並優化矯正與假牙製作流程。講題核心將著重於跨專科協同合作的重要性,分享矯正醫師與贗復科醫師如何透過共同的數位平台,制定全面且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透過實際病例解析,將展示如何從矯正角度為後續的假牙贋復創造最佳條件,並討論在美觀與功能考量下的綜合治療策略。本演講旨在提供臨床醫師實用且前瞻的見解,以期提升患者的治療成果與滿意度。

陳玠甫
台灣- 題目
- 複雜隱形矯正案例中的垂直向控制
- 簡歷
- 1.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士
2.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研究所碩士
3. 高醫齒顎矯正科兼任主治醫師
4.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專科醫師
5. 欣典牙科診所副院長
- 1.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士
More
垂直向控制(vertical control)為齒顎矯正治療中達成理想咬合與美觀臉型的關鍵要素。透過前後齒列的垂直方向移動,可改善深咬與開咬等異常咬合,並對顏面外觀產生重要影響。根據過往文獻,隱形矯正在牙齒垂直向移動的控制表現上相對有限,在複雜病例中更具挑戰性。
本次報告將探討如何透過隱形牙套的設計優化,結合輔助矯正裝置達成有效的垂直向牙齒控制。並透過臨床案例解說不同垂直向問題的治療策略與結果,以提升隱形矯正於複雜臨床案例中的治療效能。

陳裕豐
台灣- 題目
- Airway Anxiety in dental profession : Truths and Myth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 簡歷
- 1. 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第二十屆監事
2.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顎面外科助理教授
3. 高雄醫學大學睡眠中心主治醫師
4. 美國史丹佛大學睡眠外科訪問學者
- 1. 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第二十屆監事
More
在醫學演進的過程中,不正確的因果關係推論是常見的邏輯錯誤,例如:吃麥當勞早餐→讓專注力提升,專注力提升→開刀表現變好,所以得到:吃麥當勞早餐→讓開刀表現變好。這樣的謬論常常會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中出現,例如:拔牙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係。
真正的因果關係,只有透過完整的研究設計與統計分析,以實證醫學的角度才能知道。因此本演講將分享以一個睡眠專科醫師及牙醫師的角度,來分享牙科治療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相關性,從如何篩選有風險的病人,當代的診斷方法,以及目前的最新治療趨勢,讓大家了解牙醫師在睡眠呼吸中止症中可扮演的角色。

陳韻之
台灣- 題目
- 頸椎、氣道、與下顎
- 簡歷
- 1. 台大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
2. 亞洲顱顎障礙症學會前理事長
- 1. 台大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
More
在傳統咬合學中我們多以顳顎關節的骨性構造來決定顎間關係,在這個思路基礎上顎間關係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一個固定的機械關係。然而隨著牙醫界對呼吸道的關心越來越多,再加上在orofacial pain領域中我們對頸椎對下顎的影響也越來越關心,逐漸我們看到了頸椎、氣道、與下顎三者間互相連動的關係,這些在常涉及到顎位改變的矯正科醫師不得不慎。